2024年国内碳中和/蓝色债券市场年报
编辑: 时间:2025-01-20
本期看点 碳中和/蓝色债券发展回顾 自2021年2月推出碳中和债券以来,碳中和债券为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2023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规则指引,对碳中和债募集资金适用的项目类别进一步扩充,扩大了符合碳中和债发行标准的主体,进一步发挥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的功能。2020年11月国内发行首只蓝色债券,2021年7月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发布规则指引,对蓝色债券的内涵作出了定义。蓝色债券强化了全球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支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碳中和/蓝色债券市场情况 截至2024年末,国内共累计发行586只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共8,198.55亿元,占整体绿色债券同期发行数量及规模比例分别为29.96%、27.33%。2024年,国内碳中和债发行137只,发行规模达1,802.59亿元,较2023年分别上升18.10%、6.64%,发行热度较去年有所回升;中期票据取代2023年的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国内碳中和债券市场发行主力;期限仍以中长期为主;发行场所仍集中在银行间市场,主体信用评级及债项评级均集中在AAA级;发行主体性质仍以国有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分布于金融行业和电力生产与供应行业,北京市为碳中和债券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最大的区域;在二级市场交易上,碳中和债券交易数量及规模均有显著提升。 截至2024年末,国内市场累计发行蓝色债券32只,发行规模总额309.90亿元,北京市累计蓝色债券发行规模以绝对优势占据各地区之首;蓝色债券累计发行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与供应行业。2024年,国内共发行5只蓝色债券,规模达137.27亿元,占2024年绿色债券总体发行数量的1.05%,占2024年绿色债券总体发行规模的0.33%,发行数量占绿色债券比例同比持平,发行规模占绿色债券比例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在二级市场上,蓝色债券共24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87.98亿元。 碳中和/蓝色债券发行成本观察 2024年可比同类碳中和债有39只,其中84.62%的碳中和债券低于当天发行的同类债券票面利率,发行成本低1bp~85bp,具有一定的发行成本优势。 碳中和/蓝色债券发展展望 作为绿色债券的子品种,2024年碳中和债券市场在政策激励下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蓝色债券的市场仍然较为低迷。在未来发展上,碳中和债券和蓝色债券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碳中和债券需加大扩容,纳入更多发行主体,探索更多领域;蓝色债券要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创新金融产品。期望通过政策和市场的优化,实现更广泛的发展,提升绿色债券子品种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01 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绿色债券作为支持绿色项目融资的金融工具,能够为绿色低碳领域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随后为更加精准聚焦特定领域,国内市场推出了碳中和债券和蓝色债券两种绿色债券的子品种,为“双碳”领域和可持续型海洋经济领域的绿色项目提供更专业的融资支持。 01 碳中和债券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碳中和债券”应运而生,该类债券以低碳减排为重点,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可直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于2021年2月9日率先推出碳中和债券,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也相继推出相关产品,为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注入新活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2021年3月18日,交易商协会印发了《关于明确碳中和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明确碳中和债券的定义: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需满足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筛选、募集资金管理及存续期信息披露等四大核心要素,属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这为市场发行碳中和债券提供了指导,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碳中和债券市场机制的国家。同年7月13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对碳中和债券给予专项标识,进一步规范其发行运作。 2022年7月29日,《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发布,明确提出碳中和债券是符合该《原则》要求、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助力实现碳中和愿景的有价证券。 2023年10月20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7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扩充了碳中和债券募集资金适用的项目类别,包括清洁能源类中的核能、生物质能、地热等项目,以及清洁交通类中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项目,适应当下行业发展需求,扩大发行主体范围,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发挥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的功能。相较于普通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具有以下特点:募集资金需要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及偿还绿色项目的有息债务;在信息披露方面,需要当加强碳中和项目环境效益相关信息披露,对项目能源节约量(以标准煤计)、碳减排等环境效益进行定量测算。 02 蓝色债券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融资需求也日益增长,蓝色债券应运而生,其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项目,可有效推动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2020年11月国内发行首只蓝色债券,随后此领域的相关政策也逐渐完善落地。 2021年7月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对蓝色债券的内涵作出了定义。对蓝色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做出了规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项目”,但并未进一步对项目的范围作出具体指示,其他相关要求仍遵循绿色债券规则。 2022年7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作为绿色债券自律管理协调机制在《原则》中明确提出蓝色债券是“符合本《原则》要求,募集资金投向可持续型海洋经济领域,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用于支持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项目的有价证券”,其余要求均与绿色债券保持一致。 蓝色债券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其独特意义在于支持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类债券不仅缓解公共资金负担,还促进蓝色经济健康发展。蓝色债券强化了全球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支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02 发行情况 01 整体发行情况 (1)碳中和债券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累计发行586只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累计8,198.55亿元,占整体绿色债券同期发行数量及规模比例为29.96%、27.33%,相较2023年末累计同期占比(30.36%、27.59%)略微有所下降,但仍为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利用碳中和债券等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投向碳中和相关产业,将进一步支持我国经济的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2024年,国内碳中和债券共计发行137只,较2023年上升18.10%;发行规模共计1,802.59亿元,较2023年上升6.64%。碳中和债券的发行数量及规模占2024年绿色债券比例分别为28.72%、26.45%,较2023年分别上升4.35个百分点和6.26个百分点。 国内碳中和债券发行量在2021年碳中和元年井喷式爆发后,发行热度衰退持续下落,2024年又有所回升,表明发行人发行碳中和债券的意愿重新提升。随着各地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能源消费结构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2024年清洁能源类项目融资需求增加,该类项目符合碳中和贴标要求,促使本年度碳中和债券发行回暖。 (2)蓝色债券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累计发行32只蓝色债券,发行规模累计309.90亿元,占整体绿色债券同期发行数量及规模比例为1.47%和0.96%,相较2023年末累计同期占比(1.59%、0.68%),发行数量下降0.12个百分点,发行规模上升0.28个百分点。 2024年,国内蓝色债券共计发行5只,与2023年发行数量相同;发行规模总计137.27亿元,较2023年上升519.45%。蓝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及规模占2024年绿色债券比例分别为1.05%、0.33%,较2023年发行数量基本持平,发行规模上升0.06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蓝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实现了较大增长,创下新高,反映出我国在海洋经济发展与蓝色金融领域的融合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7月,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新增“蓝色债券”,为其发行提供了更明确的规则和监管框架,促进了蓝色债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蓝色债券在2022年的发行数量与规模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然而,在2023~2024年期间,随着绿色债券发行市场的回落,作为绿色债券子品种的蓝色债券,其发行热度同步降低。近两年来,蓝色债券的发行数量未有突破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发行的蓝色债券单只发行规模有所增加,因此在整体发行规模上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 02 发行品种分析 (1)碳中和债券 从发行品种看,2024年碳中和债券的品种与往年一样主要涉及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公司债、短期融资券。 按发行只数统计,2024年发行的碳中和债券中,资产支持证券与中期票据数量最多,均发行57只,二者合计占比逾八成,其中碳中和资产支持证券占比相较于2023年下降7.53个百分点,中期票据占比相较于2023年上升17.47个百分点,公司债占比相较于2023年下降8.21个百分点,短期融资券占比相较于2023年下降0.86个百分点;碳中和中期票据占比相较于2023年上升17.47个百分点。按发行规模统计,2024年碳中和资产支持证券和碳中和中期票据规模也最大,分别占比57.44%、32.97%,资产支持证券占比较2023年下降13.32百分点;中期票据占比较2023年上升19.12个百分点,公司债占比相较于2023年下降5.58个百分点,短期融资券占比相较于2023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2)蓝色债券 2024年,蓝色债券的发行品种更加多样化,较2023年发行品种新增了蓝色资产支持证券。其中,“华能国际-广东公司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蓝色碳中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市场上首单蓝色类REITs,底层资产为华能汕头勒门(二)594MW海上风电场项目,满足蓝色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全部以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项目所产生的收入作为收益支持”的要求。 2024年发行的蓝色债券中包括2只资产支持证券、2只中期票据和1只短期融资券。多样化的发行品种不仅丰富了蓝色债券的种类,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进一步推动了蓝色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03 发行期限与场所分析 (1)碳中和债 从发行期限看,与往年情况相似,2024年碳中和债券主要以中长期限为主。其中3年期数量及规模占比均居首位,期限较为符合《关于明确碳中和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中“鼓励发行中长期产品,避免错配”的相关内容。 从发行场所来看,碳中和债券仍然以银行间市场发行居多且优势更加明显。2024年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碳中和债券数量占比为56.93%,较2023年上升12.97个百分点;2024年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碳中和债券规模占比为55.96%,较2023年上升11.83个百分点。2024年上交所发行的碳中和债券数量占比为29.20%,较2023年下降11.32个百分点;规模占比为35.61%,较2023年下降3.39个百分点。2024年深交所发行的碳中和债券数量占比为13.87%,较2023年下降1.65个百分点;规模占比为8.43%,较2023年下降8.44个百分点。 (2)蓝色债券 从发行期限来看,2024年蓝色债券的发行期限,具体表现为期限为3年的有2只,而期限不足1年的仅有1只。 在发行场所方面,2024年深交所未有蓝色债券的发行;银行间市场蓝色债券发行数量领先;上交所蓝色债券发行规模更大,2024年,上交所发行的蓝色债券规模占比高达93.01%,与2023年相比,大幅上升了70.44个百分点;相较于2022年,更是上升了75.54个百分点。 04 发行区域分析 (1)碳中和债券 2024年碳中和债券发行数量的区域集中度相较于往年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2024年,北京市碳中和债券发行数量占比以27.01%居于首位,上海市和天津市分别以18.25%、8.76%数量占比居于第二、三位,上海市碳中和债券发行数量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北京市和天津市较去年有所上升;发行规模方面,2024年北京市、上海市和湖北省位列前三位,分别占比46.00%、13.16%和11.98%,北京市的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占比较去年有所上升;上海市的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湖北省发行规模占比较去年有所上升。 (2)蓝色债券 蓝色债券由于自身募集资金投向的特殊性,发行省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各省份发行数量较为分散。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发行数量上,山东省、北京市累计蓝色债券发行数量相同且最多(5只,占比15.63%);发行规模上,北京市的蓝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了41.35%,连续居各省份蓝色债券累计发行数量、发行规模的首位。 2024国内蓝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自全国4个省、市,山东省发行2只,北京市、广东省和天津市发行数量均为1只。北京市发行的单只蓝色债券规模达78.14亿元,占本年度蓝色债券发行规模56.92%,在发行规模上以超过半数,占据各地区之首;第二位为广东省,发行规模为49.53亿元,发行规模占比36.08%;第三位为山东省,发行规模为5.60亿元,发行规模占比4.08%。 05 发行人主体性质及行业类型分析 (1)碳中和债券 与往年情况相似,2024年碳中和债券发行主体主要为国有企业,在所有发行主体中更具主动性与责任感,发行数量及规模均占90%左右,其中国有控股、央企、地方国企数量占比分别为66.42%、15.33%和10.95%,规模占比分别为56.70%、30.15%和5.79%,其他发行主体为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港股上市公司,占比较少。 企业所属行业方面,按照中诚信一级行业分类,2024年,金融、电力生产与供应、基础设施投融资为数量及规模占比的前三位,数量占比分别为30.66%、29.93%和12.41%,规模占比分别为23.65%、41.44%和7.41%。金融行业在碳中和债券发行数量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延续2023年态势,位居各行业之首,表明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电力生产与供应行业在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上继续位居各行业之首,作为碳减排的重点行业,碳中和债券的大量发行为电力生产与供应行业的绿色升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符合碳中和债券募集领域的相关要求。 (2)蓝色债券 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控股企业仍为发行蓝色债券的中坚力量,累计发行的蓝色债券中,96.88%的发行主体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占蓝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的99.68%。其中,2024年所发行蓝色债券中,60.00%的发行主体为国有控股企业,所发行的蓝色债券规模占本年度总发行规模的95.92%。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蓝色债券发行中树立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从发行人主体产业类型分布来看,累计发行的蓝色债券中,按照中诚信一级行业分类,发行人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与供应行业,该行业发行蓝色债券只数占比蓝色债券发行总数40.63%,累计发行规模占蓝色债券发行总规模34.20%。其中,2024年金融业发行人在蓝色债券发行只数和规模均为首位,各占60.00%和95.92%。 06 发行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分析 (1)碳中和债券 延续往年情况,主体信用评级方面,除去无评级数据,2024年发行的碳中和债券主体信用等级均不低于AA级,信用资质普遍较好,其中主体信用等级AAA级债券数量和规模分别占比90.00%和95.80%,较2023年分别上升13.33个百分点和16.24个百分点;AA+级债券数量和规模分别占比8.75%和3.98%,较2023年分别下降9.58个百分点和12.92个百分点。债项评级方面,去除资产证券化、短期信用评级和无评级产品,债项评级AAA级债券数量和规模分别占比为94.74%和96.67%,较2023年分别上升5.38个百分点和4.70个百分点;AA+级债券数量和规模分别占比为5.26%和3.33%,较2023年分别下降5.38个百分点和4.70个百分点。无论是主体信用评级还是债项评级,AAA级债券的数量和规模占比在2024年较2023年均有所上升,显示出市场对高信用等级债券的偏好有所增强。 (2)蓝色债券 就发行主体信用级别来说,自2020年以来,共17个发行人主体成功发行了蓝色债券,其主体信用评级均不低于AA级,其中68.75%蓝色债券的发行主体为AAA级,信用资质普遍较好。2024年所发行蓝色债券中,除去无评级数据,蓝色债券发行人均不低于AA级。债项评级方面,国内债券市场发行的全部32只蓝色债券中,除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共7只债券开展了债项评级,其中57.14%蓝色债券债项评级为AAA。 07 募集资金投向分析 就募投领域来说,与2023年相同,2024年碳中和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于清洁能源类项目和清洁交通类项目,其中清洁能源类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清洁交通类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除此之外,2024年发行的碳中和债券中“24红狮MTN001(碳中和债)”募集资金投向于工业低碳改造类项目,项目包括风机、篦冷机改造类项目和磨机改造类项目,尚未有“其他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发行成功的案例。 国内蓝色债券市场中累计共25只蓝色债券为公开发行,发行规模156.76亿元,公募蓝色债券的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于海上风电项目和海上风电相关设备制造项目。其中,2024年共公开发行蓝色债券3只,发行规模9.60亿元,募集资金全部投向于海上风电项目和海水淡化项目。 03 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双贴标债券”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碳中和债券和蓝色债券分别发行了586只和32只,其中“双贴标债券”(即同时贴有碳中和债和蓝色债券标签的债券)共发行了4只, 2024年度发行了2只。其中,公募发行的“双贴标债券”募集资金均投向海上风电项目。以华能国际-广东公司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蓝色碳中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其基础资产为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项目具有典型的蓝色经济+碳中和特征,将海洋资源与清洁能源开发相结合,既能够实现海洋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能够提供清洁电力,有助于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领域的碳中和。 “双贴标债券”的发行,彰显了市场对绿色债券子品种的认可。在全球气候变化关注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的“双贴标债券”在借助海洋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4 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2024年,碳中和债券共453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1,562.92亿元,较2023年只数增长109.72%、规模下降14.27%,较2022年只数增长150.28%、规模下降12.95%。其中,“22吉电优”交易金额为2024年之首,为49.99亿元。从不同券种看,2024年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中期票据交易规模占比最高,为71.73%,其次仍然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位列二、三位,分别占比17.56%和10.38%。 2024年,蓝色债券共24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87.98亿元,较2023年参与交易只数降低14.29%、规模降低38.65%。从债券品种来看,2024年蓝色中期票据在交易数量和规模上均位居各品种之首;从交易场所来看,2024年蓝色债券主要的交易流通场所为银行间市场。 整体而言,2024年债券市场不同类型债券在交易表现上各有特点,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碳中和债券方面,参与交投的只数大幅增长,但交易规模却有所下降,这可能是一级市场累计发行数量增加,使得可供交易的债券数量增多,推动了参与交投只数的增长,而交易规模下降或许与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债市投资者较为悲观等因素有关;在蓝色债券方面,2024年参与交投的只数和规模均出现降低,主要还是因为新发行蓝色债券未有起色,存量债券数量和规模均较小。 05 碳中和/蓝色债券发行成本观察 2024年共计发行137只碳中和债券,剔除资产支持证券和无同类可比债,可比同类债为39只,包括32只中期票据和7只公司债,将本年新发行碳中和债券的发行成本与同类债平均发行利率相比,84.62%的碳中和债券低于当天发行的同类债券票面利率,发行成本低1bp~85bp,表现出一定的成本优势。 2024年发行的5只蓝色债券中,剔除4只无可比同类债,仅有1只具有可比同类债的蓝色公司债,与可比同类债平均发行利率相比,发行成本高于当天发行的同类债券票面利率8.5bp,此债券发行人主体评级为AA级,未体现出成本优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06 碳中和/蓝色债券发展展望 整体来看,2024年碳中和债券发行热度回升,但蓝色债券发行仍然低迷。 碳中和债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行业,助力企业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蓝色债券为海洋产业提供资金保障,推动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和升级。两者均在各自对应的经济领域中发挥着关键的融资支持作用,促进相关产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两者在各自领域以资金为纽带,打通了产业发展与可持续目标之间的通道,对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融资支持作用。碳中和债券和蓝色债券的快速发展丰富了绿色金融市场的产品体系,在未来有望推动整体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成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 当前,政策和战略的引导在碳中和债券与蓝色债券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碳中和债券领域,发行热度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扩大了碳减排绿色项目范围,拓宽了发行主体,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偏好逐渐增强,对碳中和债券的认可度和投资意愿也日益提升;在蓝色债券领域,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鼓励了蓝色经济的发展,为蓝色债券的发行搭建了平台,指引其朝着海洋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但低于碳中和政策力度。政策和战略作为两类债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其创造了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精准地引导着资源的合理配置。未来,随着政策和战略的持续优化与完善,碳中和债券和蓝色债券有望在各自领域发挥更大的效能,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绿色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在未来发展上,碳中和债券和蓝色债券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碳中和债券需加大扩容,纳入更多发行主体,探索更多领域;蓝色债券要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创新金融产品。期望通过政策和市场的优化,实现更广泛的发展,提升绿色债券子品种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特别说明 本文所述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指国内市场发行的贴标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 本文所述绿色债券指国内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包含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子品种。 本文基于发行只数的统计时,以不同分层级别发出一只资产支持证券按一只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诚信绿色债券数据库、金融终端东方财富Choice和万得Wind。 本文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发行成本观察统计方法为:可比同类债为“当天发行(以发行起始日期记为债券发行时间)、同品种、同债券级别、同期限债券”,若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未披露债项评级信息,则以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发行主体评级信息作为替代,与市场同类无债项评级的主体评级信息进行比较;样本券不包括碳中和/蓝色私募发行债券、碳中和/蓝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碳中和/蓝色地方政府债以及1年期以下碳中和/蓝色债券(包括超短期/短期融资券、短期公司债等);样本券期限为含权债期限进行比较,如有含权债特殊期限说明如X+n,则该品种下X、X+n视为同一可比较债券;样本券不比较可续期公司债、企业永续债、金融机构永续债等。 本文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发行成本观察中,鉴于纳入的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样本数量依然较少,发行成本分析易受市场波动和个券极值影响,相关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债项评级和发行期限分析中,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同分级具有多个债项评级,故本次统计不含资产证券化产品。 本文数据均按照债券发行起始日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