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洞见

中诚信绿金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可为金融市场的多种可持续产品及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建议书

编辑:   时间:2023-03-31


一、粤港澳大湾区ESG披露情况研究结果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领先区域。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将政策落脚于绿色金融、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大湾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着眼于世界发展新格局,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ESG着力点,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赋能区域发展,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1.1 ESG信息披露基本情况及采纳框架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为12.62万亿人民币,占全国GDP比重超过10%,25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上市公司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资本市场主要组成部分,以更好的品牌影响力、更灵活的财务表现以及更高的企业价值,不断为区域就业、税收、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提升贡献价值,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绿色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力量。据中诚信绿金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共有1,134家,总市值超207,268.69亿元。企业属性层面,民营企业在大湾区中数量最多,共计701家,其次为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共有267家、外资企业33家。行业层面,大湾区上市公司共涉及31个行业,其中,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为161家,数量较多的有房地产、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分别为91家、81家、73家、71家,呈现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性。

    截至2022年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中资港股)中发布年报的公司共1,101家。其中,披露2022年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上市公司共572家,报告披露比例为51.95%,高于全国整体披露比例水平(40.43%),报告披露数量较2021年增加176家,披露比例较上一年度提高4.86个百分点。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央国有企业报告披露比例较高,为89.32%,而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民营企业报告披露比例仅为44%。从行业来看,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报告披露比例较高,分别为100%、93.48%、73.63%。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聚焦绿色低碳改造与行业升级的传统“两高”行业也呈现出较高的报告披露比例,分别为80%、75%、70.59%、66.67%。此外,美容护理、环保以及综合行业上市公司对ESG重视程度也比较高,报告披露比例分别为87.50%、81.82%、80.00%。机械设备、电子、建筑装饰以及国防军工的报告披露比例均不足30%,ESG信息的披露意识有待提高。

    此外,中诚信绿金采用抽样调研法(每个行业选取2-3家ESG评级较高的上市公司)对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所参考的框架和标准进行了统计。调研结果显示粤澳港大湾区的上市公司对GRI标准和港交所ESG指引的采纳程度较高,超过50%的上市公司参照以上两个标准开展了ESG信息披露工作,其中采纳GRI框架的上市公司达到了61.5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几年更新发布或自主编制的ESG披露指引也广为粤港澳地区的上市公司所接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4.0)》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的采纳比例分别达到了34.62%和30.77%;与此同时,仅有7.69%的上市公司采纳了《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开展ESG披露,该指引的采纳率可能受区域和披露难度等因素影响。此外,粤港澳地区上市公司多具有国际化视野,ESG报告也同时对标了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以及UN SDG(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样本上市公司中共7家企业(占比13.46%)提及填报了CDP问卷,上市公司以此提高外部ESG评级,同时完善自身气候相关数据管理体系以及风险与机遇管理框架的搭建。


1.2 ESG评级结果分析


    中诚信绿金根据公开披露信息 对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01家上市公司 ESG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从不同维度对上市公司ESG表现进行分析。从ESG级别整体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B~BBB之间,其中,BB级别的上市公司共523家,占比达47.50%。上市公司中尚未有AAA级别的上市公司,获AA级别的上市公司6家,分别为招商银行、传音控股、华润三九、华润检测、瀚蓝环境、金域医学,占比仅为0.54%;获A级别的上市公司66家,占比为5.99%。

    从不同行业ESG级别分布来看,大湾区整体表现较好的行业为银行业、美容护理行业、公用事业行业、环保行业、医药生物行业。其中,银行业上市公司均为BBB级别及以上,A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该行业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20%,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20%;美容护理行业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25%,且无C级别的上市公司;公用事业行业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21.05%,C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2.63%;环保行业A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4.55%,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9.09%,且无C级别的上市公司;医药生物行业A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2.86%,A级别的上市公司占比为10%,C级别的上市公司为4.29%。



二、粤港澳大湾区ESG披露问题分析


2.1 ESG报告整体披露率有待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中资港股)2022年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比例为51.95%,得益于香港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的政策,大湾区的披露率高于全国平均披露比例水平(40.43%),但整体披露率依旧有待提升。单从A股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看,仅32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140家上市公司则仅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因此粤港澳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从行业看,强监管行业如金融机构和房地产等披露率较高(均达到70%以上),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聚焦绿色低碳改造与行业升级的传统“两高”行业也呈现出较高的报告披露比例(披露率在65%-80%范围内),但是部分行业的ESG报告披露率偏低,例如电子、机械设备以及军工等行业,鉴于该类行业的涉密要求,可通过披露ESG制度体系建设,环境风险管理,利益相关方管理,治理架构可持续建设等非敏感内容向投资者展示本公司ESG表现。


2.2 ESG报告披露框架不一且质量参差不齐


    根据中诚信对粤港澳大湾区ESG信息披露情况的调研,ESG报告编制参考标准国际化、多元化,报告规范性和专业性程度不断提高,大湾区ESG相关报告的公司主要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标准、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以及港交所ESG信息披露指引等编制报告。不同的ESG披露框架的结构以及内容差异较大,难以开展ESG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也不利于形成统一化的上市公司ESG评级体系。同时,由于有些上市公司ESG披露工作开展较早,经过几年经验的积累,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ESG数据采集、信息管理、报告编制和印发宣传的披露流程;部分上市公司由于ESG相关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充足的量化数据基础(如信息技术系统、专业人员、基础数据等)导致ESG信息数据披露程度不足,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难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辅助投资决策也难以通过公开信息分析上市公司现状用以保障自身利益。


2.3 整体缺乏气候风险管理相关披露


    近年来,气候风险已成为影响产业经济运行的核心风险之一,气候变化和双碳政策引发的物理和转型风险将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增加生产成本,营业收入压缩,最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影响投资者收益。但目前上市公司对气候风险管理的相关披露比较基础,多数公司仅停留于对政策转型风险的定性描述以及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仅少数金融机构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开展了气候相关风险量化分析和测算,并制定了气候风险管理措施。目前,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已形成了完善的气候相关风险披露框架,指导企业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目标和指标四个方面开展气候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管理的工作,将有效的提升上市公司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能力,减少风险事件的产生。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已先试先行,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7月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基于TCFD的披露框架同时结合中国金融机构发展现状,推动金融行业开展环境及气候相关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目前,上海、深圳、苏州、湖州、衢州等城市已落实全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发布,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已开展报告的试点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开展披露的金融机构中银行占比最大,其他业态包括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行业的气候相关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工作有待提升。


2.4 整体需提升对供应链ESG管理的披露


    供应链ESG风险及机遇管理也是企业ESG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提升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方式之一。目前,许多头部企业已将供应商的ESG表现纳入供应商评价标准,并开展对供应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审查,借助市场化的手段带动整个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但从上市公司ESG披露的内容来看,多数企业仅仅停留于对供应商环境和安全处罚及事故的管理,并未从供应链的角度开展ESG管理与提升,未体现上市公司对供应商这一重要利益相关方ESG相关风险与机遇的管理。CDP(碳披露项目)是一个统一的环境信息填报和管理平台,在实践中已有上市公司通过推动供应商填写气候变化调查问卷、水资源调查问卷、森林资源调查问卷获取、分析并管理供应商的ESG风险,并最终在ESG报告中披露供应链ESG风险管理的相关披露。



三、粤港澳大湾区ESG披露建议


3.1 统一ESG信息披露框架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多类的ESG信息披露框架,虽然各个框架均引导企业提升其可持续发展工作,公开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工作成果,但是由于不同框架标准的导向不同,企业所披露的定性和定量数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投资者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开展横向对比,因而降低了ESG信息披露的价值。为推动责任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撬动更多资金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我国有必要形成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是有利于由中央监管机构形成一套完善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的,同时该框架将结合中国国情删除人权、童工、原住民保护、关联交易等议题,并增加符合我国国情特征指标,例如环保行政处罚、乡村振兴、控股股东性质、党建、业务扩张等。此外,建议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加大提升中国ESG信息披露框架以及评级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境外ESG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识别中国高质量发展理念下ESG表现突出的企业,提升中国本土ESG评级机构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引领全球ESG投资发展方向。此外,2023年6月末即将发布终稿的ISSB(IFRS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也将成为中国ESG披露标准的重要参考。


3.2 推动上市公司开展气候风险管理


    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经营和收益重要因素,由企业利润缩减引起的经济波动将迅速传导至金融机构从而触发信用风险,因此,建议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开展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工作并向投资者公开相关的定量绩效和风险管理成果。目前,生态环境部已要求重点排污单位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部分上市公司、部分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企业依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对外披露环境相关绩效。监管部门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并从单一的信息披露提升为包含治理架构、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和指标目标的全方位信息披露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在充分借鉴TCFD披露框架的基础上,参考金融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制定符合各个行业特征的披露指标和标准,形成兼具专业性、适用性和易操作性的气候风险管理披露标准。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开展气候风险管理相关能力提升培训,协助各企业开展气候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降低量化分析工作的成本,同时培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政府、协会、企业一同推动形成良性的竞争和成长环境。



3.3 推动上市公司开展供应链ESG管理


    供应商ESG表现和供应链ESG风险及机遇管理是上市公司ESG管理普遍忽视的环节,也是对上市公司供应链管理提升提出的新要求。供应链ESG管理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由于供应商的多样性以及供应链的复杂性,企业需要借助一定的科技化手段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CDP问卷提供了良好的供应商碳排放、水资源管理和森林资源风险与机遇管理的工具化产品范例,监管机构可在此基础上开发用于供应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与机遇管理的工具。目前,国内已有相关部门和商业机构开发相关工具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影响力,例如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绿色工厂评价,蔚蓝地图绿色供应链指数及供应链环境管理工具等。上市公司可参考以上工具制定供应商ESG评价指标或自行开发供应商ESG管理系统,同时建议监管机构推动上市公司披露供应商的ESG表现,并要求上市公司在供应商考核中充分考虑ESG因素,借助上市公司的杠杆力量带动更多中小企业ESG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市公司供应链ESG风险及机遇管理及相关的披露将成为未来上市公司ESG管理提升的重要方向。


3.4 加强上市公司ESG能力建设


    中诚信的调研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对ESG风险与机遇的识别、计量和管理能力不足,导致ESG信息披露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大湾区的上市公司可充分借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作为专业机构,特别是上市公司有效资源交流平台的作用机制,积极组织上市公司开展ESG相关主题的培训工作,包括内部ESG管理职能划分、ESG战略规划与实施路径制定、ESG信息规范披露、ESG绩效数据统计与计算等培训内容,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开展ESG管理,从而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



    本报告由中诚信绿金与UK PACT联合发布。


关注我们随时收到最新讯息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南竹杆胡同2号银河SOHO-D座 50531

电话:010-66428877

邮箱:chenyixuan@ccx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