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洞见

中诚信绿金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可为金融市场的多种可持续产品及服务

基于三大交易所强制披露样本企业2024年ESG信息披露与评级表现

编辑:   时间:2024-05-28

2024年4月12日,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24年5月1日起生效。该《指引》的发布对我国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可持续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填补了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层面ESG信息披露标准的空白。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披露上展现出的规范性、一致性、可比性和真实性,不仅奠定了ESG评级可信度的根基,更是有效吸引长期投资资本的关键因素。

报告从《指引》发布的背景和内容入手,梳理了截至2024年5月20日,三大交易所强制披露样本企业2022年至2024年间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情况以及评级情况。从披露比例而言,近三年强制披露样本企业的披露比例稳步上升,2024年总体披露比例90.09%;从披露形式而言,2024年ESG报告的使用率升至55.75%,超越了社会责任报告,成为最主流的披露形式。从评级表现而言,近三年来,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可持续信息ESG评级BBB(含)及以上级别比例稳步提升,2024年该比例已高达93.39%,其中A(含)以上级别比例近两年维持在63%左右。

从已披露和评级情况来看,强制披露范围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这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乃至全市场企业主体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为便于理解和操作,我们将《指引》中设置的21项议题以及《指引》中第二章关于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建设部分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详参附录1),以供相关机构与企业参考。



一、研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要求,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于4月12日正式发布《指引》。

在报告主体及披露时间方面,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应当按照《指引》要求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以下统称《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按照《指引》编制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披露,且披露时间应当不早于年度报告,报告主体和报告期间应当与年度报告保持一致。

《指引》的双重重要性原则与ESG评级的内涵本质具有一致性。《指引》明确对企业价值产生较大影响(财务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相应议题的表现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影响重要性)两方面开展议题的识别。“双重重要性”也是ESG评级内在本质的体现,一方面ESG评级侧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通过对企业治理、战略、经营等方面的把握,确定风险传导机制,为利益相关方有效识别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ESG风险;另一方面ESG评级同样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行为对外部产生的中短期效益和影响,将企业的环境、社会和经济价值纳入ESG评级影响因素。ESG信息披露和ESG评级在内在理念上的一致性,有助于满足投资人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重要议题的披露框架方面,对于具备财务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应当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披露,对于仅具有影响重要性的议题,应当按照《指引》对具体议题的相关规定进行披露,以便于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上市公司为应对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所采取的行动。

具体在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三个维度,议题的选择符合国际共识并兼顾本土化特征,满足构建中国国情ESG评级体系的本质需求。在议题选择上,《指引》针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等方面,设置了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员工等21个议题,反映了在可持续方面的关注重点。《指引》并通过定性与定量、强制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议题设置了差异化的披露要求。

表1 《指引》规定的21个议题

undefined

过渡期安排方面,《指引》规定强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当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按照《指引》规定编制的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上市公司应当提前做好相关技术、数据和内部治理等工作安排,鼓励上市公司提前适用《指引》的规定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指引》还规定缓释措施,首个报告期上市公司无需披露相关指标的同比变化情况;对于定量披露难度较大的指标,可进行定性披露并解释无法量化披露的原因,前期已定量披露相关指标的除外。





二、研究对象与目的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为三大交易所《指引》强制披露范围样本企业,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20日,报告期内持续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合计454家(扣除强制披露范围的重复企业)。我们详细研究了2022-2024年这454家公司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和他们在中诚信绿金ESG评级结果,旨在通过它们的示范作用,给其他上市公司乃至更广泛的企业群体可持续信息披露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从行业角度(依据申万行业分类)来看,这454家公司分属30个行业板块。前五大行业具备较高的集中度,集中了46.92%的企业。这五大行业依次为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非银金融以及计算机行业。前十大行业累计占比超过了全部样本企业的三分之二,具体见图1。

undefined


图1 强制披露样本企业行业属性


从企业属性的角度来看,这454家公司中,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比最高,其中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合计占比42.51%,民营企业占比为40.75%。

undefined


图2 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属性






三、样本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

1、披露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提升,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动增强了发布可持续性信息的愿望。从2022-2024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包括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整体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披露比例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0日,强制披露样本企业中45家企业尚未公布其2024年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根据《指引》的要求,这些企业需在2026年4月30日之前,按照要求完成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发布工作,2024年和2025年是适应期。披露主体违反《指引》规定的,交易所将视情况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者予以纪律处分。

从各样本类型来看,2024年深证100指数和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比例达到100%。科创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上市公司披露比例超过了90%。相比之下,创业板指数样本披露比例稍低,但也已逼近70%,强制披露样本企业显示出较好的对ESG认识和实践。


undefined
图3 2022-2024年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披露比例

 

2、ESG报告逐渐成为主流披露形式

截至2024年5月20日,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在2024年可持续信息披露形式上发生了较大转变,在不同形式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中,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为最主要的披露形式, 2024年已被ESG报告所取代,ESG报告的采用率攀升至55.75%,已成为企业对外沟通可持续发展信息的首选模式。同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亦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占比达到了15.65%,反映了企业对于系统性披露可持续性信息的日益重视。


undefined
图4 2022-2024年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披露形式

从不同指数的视角分析,约三分之二的科创50指数和两地上市公司选择了ESG报告作为其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形式,深证1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样本的上市公司中约有40%采用了ESG报告,体现了这些指数对ESG报告的重视趋势。

在社会责任报告的采用情况上,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显示出较高比例,占比达40%;然而,其他板块的社会责任报告使用率均未超过25%,揭示出随着ESG报告的兴起,传统社会责任报告的采用正逐渐减少,企业正逐步转向更为综合和国际接轨的ESG信息披露方式。

undefined
图5 2022-2024年不同板块披露形式占比





四、样本企业ESG评级表现

1、中诚信绿金ESG评级介绍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绿金”) 为中诚信国际子公司,从2016年起即专注于绿色金融服务,于2020年3月注册为企业法人。中诚信绿金依托信用服务领域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我国绿色金融事业发展,目前提供的服务涵盖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企业与绿色债券评估认证、ESG报告和咨询等综合服务,以及绿色金融相关的培训业务。

中诚信绿金 ESG 评级是由 ESG 评级基础模型和对受评主体产生影响的ESG相关外部因素调整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基于 ESG基础评级模型对受评主体进行 ESG指标评分,将 ESG 指标评分加权计算得到受评对象的ESG 基础级别;其次,结合相关外部影响因素进行 ESG 基础级别的综合调整形成最终的评级结果(见图6)。

undefined
图6:中诚信绿金ESG评级方法逻辑

结合信用评级领域背景和绿色金融领域经验,中诚信绿金进行ESG评级目前覆盖A股、中资港股全量6000+上市公司以及4000+存量公募发债企业的评级。截至2023年12月末,中诚信绿金ESG Ratings平台上A股和中资港股6042家企业的2023年ESG评级表现中,企业ESG级别主要分布于BBB-BB之间,A级别(含)以上占比12.70%;BBB(含)以上企业占比43.10%。整体而言,治理维度表现优于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其中治理维度中的内控管理和公司治理争议事件管理两个关键议题普遍较优,而环境维度中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维度中供应商、分包商管理是普遍的短板。

undefined
图7:2023年A股和中资港股上市公司ESG评级分布

2、强制披露样本企业ESG级别表现

中诚信绿金依据行业评级模型对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开展ESG评级。近三年,强制披露样本企业的ESG评级为BBB(含)及以上的比例稳步提升,从2022年的79.03%提高到了2024年的93.39%。具体来看,BBB级别的公司有136家,占总数的29.96%;而获得A级评价的公司则多达254家,占比高达55.95%,较2023年A股和中资港股全市场水平整体表现优异(详情请参见图7和图8),强制披露样本企业整体上的ESG管理水平呈现出良好态势。

undefined
图8 2024 年强制披露样本企业ESG级别分布

从ESG评级结果的表现来看,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导向下,强制披露样本企业正积极响应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的号召,步入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它们不仅将ESG原则内化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求,还通过定期发布ESG报告、强化信息透明度、确保生产安全、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等多维度行动,展现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分维度看,强制披露样本企业E维度主要集中在BBB和BB评级,合计55.29%;S维度主要集中在AA和A评级,合计74.00%;治理维度主要集中在AA和A评级,合计83.26%。评级分布说明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在治理和社会维度表现较好,环境维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undefined
图9 2024年强制披露样本企业三个维度ESG级别分布

分地区来看,2024年强制披露样本企业ESG评分为A(含)以上的288家企业中,北京、广东和上海占比51%,共有146家,具有显著影响力;浙江、江苏和山东紧随其后。ESG表现前五的城市(含直辖市)分别为北京(65家)、上海(32家)、深圳(30家)、杭州(10家),天津(9家)。

undefined

图10 2022-2024指数A及以上ESG级别省、直辖市分布情况





五、总结与建议

此次《指引》的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层面ESG信息披露标准的空白,将促进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完整性、可比性和准确性,对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后期扩大强制披露范围主体,相关部门做好ESG评级、指数开发和投资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指引》仅对部分指数公司以及两地上市公司采取强制披露,同时规定了缓释措施,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应利用好过渡期间,提前进行规划,并于实践中持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调整。

未来,随着《指引》的进一步落实和执行,提出如下建议供企业参考:

1.按照《指引》梳理各项要求,审视自身与期望的差距并改进。公司需注意《指引》中明确指出的具体议题、衡量标准及报告的格式规范,在此基础上,审视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实践及披露状况,对照《指引》标准,查找出所有存在的不足或尚有提升空间的部分。依据这一自我评估的结果,公司将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计划。

2.积极开展重要性评估工作。公司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特点等情况,在《指引》设置的议题中识别每个议题与公司的重要性。这一评估需兼顾财务层面的重要性及对内外部影响的考量,构建一个健全的机制来支持ESG相关数据的有效收集、管理与验证,确保能获取到符合《指引》披露需求的准确、可靠且具有关联性的数据。

3.尽快明确自身ESG发展建设路线图,确保可持续发展报告严格遵循《指引》要求。将ESG要素融入公司战略、识别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同时设立ESG组织架构、并设定具体的目标、宗旨及时间规划来指导必要的调整与完善工作,同时考虑引入外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顾问或专家团队,为整个ESG信息披露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

4.进一步关注自身ESG评级表现,不断吸引金融机构和优秀投资人关注。ESG评级作为连接企业和投资人的重要纽带,能够通过第三方的专业性为投资人提供更为直观的ESG评级表现,便于使用和管理。在《指引》的指导下,企业通过加强自身披露,能够更有效的对标ESG评级关注的内容,进而不断获得第三方评级机构做出更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助于企业能够更好地向利益相关方展示自身实力。



关注我们随时收到最新讯息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南竹杆胡同2号银河SOHO-D座 50531

电话:010-66428877

邮箱:chenyixuan@ccxr.com.cn